2025年7月27日,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环南海国家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家风家传”海外采风暑期社会实践,顺利完成海外采访任务。团队远赴泰国曼谷、马来西亚槟城,以实地口述史采访的方式,深入记录海外华人家庭的移民历史、家族记忆与文化传承,为青年学生搭建跨文化对话的真实场景,推动中国故事走向国际。 本项目由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于2025年4月启动筹备,由文学院的张倩、黄厚斌、李先锋、黄昶、冉茅五位专任教师,联同家传编辑部的朱永红、张岩蕾、韩馨儿、邓惠君四位行业导师,带领从文学院22至24级中遴选出的12位学生组成实践团队。
结构化训练打牢基础 实战采访锤炼能力
文学院院长陈少华表示,“文学院通过融合化课程、数智化教学与国际化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具备叙事力、传播力与文化理解力的新时代中文人才。‘家风家传’海外采风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 为保障实践顺利、高质量地开展,项目于7月18日至20日在校内开展集中培训,内容涵盖采访资料整理、提纲撰写、模拟访谈、影像拍摄与跨文化沟通训练等。

7月21日至27日,团队实地走访泰国曼谷、马来西亚槟城的华人侨社、宗祠组织、百年老店、华文教育机构及多代移民家庭,共完成15场次口述史访谈。采访对象涵盖潮汕、客家等族群的华人代表、宗亲会成员、华文教师及侨二代、侨三代青年,内容聚焦下南洋移民经历、家风家训传承、文化身份认同与华文教育发展等。

通过面对面交流、口述记录与影像采集相结合的方式,团队最大限度保留了生命叙事的真实质感与情感温度。每位学生不仅承担采访与资料整理任务,更在跨文化语境中提升了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感人瞬间催人泪下 家国记忆跨代相联
采访过程中涌现了大量的动人故事。一位学生在槟城采访期间,得以与三代前移居马来西亚、早已失联的亲属重新建立联系,亲赴家中拜访,共叙家族迁徙往事。跨越海洋的亲情与文化记忆,在当代青年与侨界长辈的交谈中重新连接。

学生表示:“许多长者讲述自己或父辈下南洋的经历时,眼中泛着泪光,那些未被写入课本的家族史,正是中华文化最动人的延续。”本次项目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感知力与叙事能力,也激发了青年一代对“家文化”“侨文化”的认同与责任意识。
多维成果持续转化 “家文化”育人落地生根
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家风家传”实践项目,旨在通过对家族记忆这一最日常却最深刻的文化载体的挖掘,打破传统文学教育的边界,引导学生走进真实世界,以创作为证,用作品记录。 去年,文学院与家传编辑部已合作推出了百年家史整理行动,首批1200余家庭图片、信件等史料被搜集入库。今年,文学院进一步拓展实践广度与深度,以记录海外华人家族记忆为宗旨,预计将汇编形成家传丛书、图文集以及短纪录片。 “家风家传”海外采风项目,获得泰马当地侨团、文化机构及华文教育界的广泛支持与高度评价,进一步拓展了我校国际中文教育与海外实践平台。文学院副院长徐桃表示,“人才培养任重道远,作为一种责任与使命,我们有理由锲而不舍砥砺前行。我们始终相信,真正的写作必须植根于真实的生命经验与社会现场,唯有走进人群、走进家族记忆,学生才能真正以创作为证、用作品说话。” 作为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推进“新文科”教育改革、建设特色化课程体系的重要实践成果,“家风家传”实践项目将作为文学院的标志性实践品牌持续推进,赋能学生成长,助力文化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