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至22日,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代表团以“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主题,赴英国交流学习。代表团先后走访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威斯敏斯特大学、米德塞克斯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巴斯斯巴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并参访了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等文化机构。此次出访旨在深化国际中文教育交流,推动“三重构 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海外实践,进一步拓展文学院在国际化办学和学科建设上的新空间。
拓展国际交流渠道 提升人才培养视野
在伦敦的行程中,代表团先后访问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双方围绕如何通过多媒体手段提升文化传播质量展开了深入交流。英方介绍了在媒介、跨文化研究及行业实践等方面的先进做法,为我校汉语国际教育课程体系重构提供了重要启示。随后,代表团又访问了威斯敏斯特大学和米德塞克斯大学,重点考察其在课堂与产业对接、学生能力培养及多元化评价体系上的实践经验,这为我校“三重构 三融合”模式的完善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在雷文斯本大学,校方执行校长亲自接待并详细介绍了学校如何以项目驱动和产业协作为核心,实现创意教育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该校在数字艺术与设计领域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启发我校在“中文+数字人文+文化产业”方向上的探索。代表团还前往巴斯斯巴大学调研创意写作专业建设。该校注重文学创作与国际传播的结合,与文学院以创意写作为根本发动引擎的方向高度契合,双方的交流为今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跨文化交流 夯实国际教育根基
除高校调研外,代表团还专程参访了大本钟、白金汉宫、大英博物馆和国家美术馆等英国重要文化地标。在这些世界级文化机构中,代表团深切体会到跨文化理解在国际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大英博物馆汇聚了全球文明的历史见证,国家美术馆则以其丰富的艺术藏品展现了欧洲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文化体验不仅拓宽了视野,也为我校在汉语国际教育课程中融入跨文化素养培养提供了丰富素材。这种“课堂之外”的学习方式,正是学院推进教学模式重构的有益尝试。
坚持“三重构 三融合” 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拥有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校级一流专业,建有语言文学研究院、省级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院以来,文学院始终秉承“守正创新,交叉融合,应用为要,数字赋能”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推出“每人一本作品集”“家风家传社会实践写作”“下南洋·行走课堂”等特色项目,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此次英国访问是文学院“三重构 三融合”模式在国际化语境中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与英国高校和文化机构的交流,学院在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创新、评价体系多元化以及学科、产教、国际融合等方面积累了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