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学火种 共话文化传承 ——广州华商学院成功举办印华文学学术交流会

2025年07月13日 11:18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3日15时,由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华侨华人华商文化研究院、环南海国家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印华文学学术交流会在广州华商学院创新楼501室举行。活动特邀香港著名作家、获益出版社总编辑兼董事东瑞先生及其夫人、获益出版社董事总经理蔡瑞芬女士担任嘉宾,广州华商学院顾问王列耀、文学院院长陈少华、副院长伍世昭、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郭堪通,数字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晔、环南海国家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成员、文学院师生代表30余人出席活动。通过精彩的主题讲座与深度对谈,与会者共同追溯了印华文学从禁锢、破冰到复兴繁荣的跌宕历程,并深入探讨了印华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深远意义。

活动伊始,王列耀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谈到印华文学作为东南亚华人文脉的重要分支,历经殖民压迫、文化断层与政策寒冬的重重考验,如今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国际文坛焕发新生。王教授特别强调了当前印华文学传承所面临的“断层危机”挑战,表达了对印华文学坚韧精神的敬意以及加强印华文学研究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呼吁学界同仁共同努力。

交流会上,东瑞先生以《印华文学六十年》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以饱含深情的讲演,系统梳理了印华文学的发展脉络:从早期华文文化的传播,到上世纪60年代风云突变,华文文化被迫转入艰难的地下时期——“石在,火种不灭”;直至20世纪末,在全球局势动荡与印尼酝酿巨变的背景下,印华作家们从“冬眠”中苏醒,积极寻求国际支持,最终迎来了90年代的激情岁月。东瑞先生特别指出,1998年5月13日至14日的重大社会事件(五月暴乱)在印华作家心中留下的伤痕,成为他们在“黑暗中孕育了黎明前的曙光”的重要素材。同年印华作协成立、会刊《印华文友》创刊号次年于香港获益出版,凸显了印华文学在政治挤压下坚韧的文化生命力。讲座中,东瑞先生着重介绍了于而凡、袁霓、晓星及莲心等风格各异但成就斐然的资深印尼华文作家。他们作为各类文学奖项的常胜者,其独特的创作历程,共同折射出印尼特殊文化语境下华文作家的成长轨迹与坚韧精神。东瑞先生的精彩演讲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反响及共鸣。讲座尾声,作为获益出版社创始人之一、长期参与东瑞著作出版策划的蔡瑞芬女士,简明介绍了东瑞先生丰硕的创作成果,为现场听众提供了一份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学阅读导航图。

随后的交流讨论环节气氛热烈。与会教授、年轻教师及学子们围绕“如何应对印华文学断层危机”、“文化高压与政治缓和背景下印华文人的文化心理变迁”、“不同世代印尼华人的文化认同与性别差异”、“人物传记书写计划”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深化合作与交流,是开拓印华文学研究新领域的重要路径。 文学院副院长伍世昭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感慨道,本次讲座通过再现印华文学六十年的坎坷历程与腥风血雨,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参与者,引发的高密度、高质量学术讨论意义深远。 文学院陈少华院长从文学与文化传承视角出发,阐述了本次活动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他再次强调,深入推动印华文学的交流与研究,对于保存文化根脉、促进文明互鉴至关重要。

活动尾声,广州华商学院代表向东瑞先生赠送了文化交流纪念品,东瑞先生亦向学校回赠了自己的著作,为这次文化交流画上温馨的句点。本次交流会反响热烈,与会者纷纷表示,期盼此类高品质的学术活动能够常态化,持续为印华文学乃至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繁荣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上一条:小书荔报道第三弹|非遗草编传文脉,红色密码忆峥嵘 下一条:童心绘彩,美育润乡——小书荔课堂探索之第五弹

关闭

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  ICP备案号:粤ICP备17051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