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大学生诗歌写作

2022年06月12日 13:55 文学院 浏览次数: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一代诗仙李白用浪漫的笔法写下“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杜甫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伤,诗歌成为历代文学创作乃至政治和生活的重要内容,汉代有四言诗,三国魏晋有五言诗,唐有律诗,宋有词,元有曲。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当代大学生的诗歌创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诗歌写作水平,文学院易班分站有幸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谭五昌教授担任主讲人,为华商学院师生讲解全球化语境下的诗歌写作。本次讲座圆满结束,让我们一起回顾本次的讲座吧!

出席嘉宾:苏桂宁院长、伍世昭副院长、聂国心教授、郭堪通党委副书记、罗海艳老师

主讲人:谭五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


一、 伍世昭院长发言

首先,伍院长代表学校向谭五昌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接着,伍院长向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介绍了谭五昌教授的现任职位和文学成就。最后,伍院长希望大家能够珍惜今天的讲座,向谭教授学习。

二、 谭五昌教授发言

1.谭教授先是引入本次讲座的主题内容,即通过著名的现当代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向我们简单说明了诗歌的创意性,并将创意写作和商业联系起来,说明创意写作对商业的重要性。

2.谭教授介绍全球化语境下大学生该如何进行诗歌写作。其中包括:

(1)对于中国来说全球化的时代讲的是西方化和世界性。

(2)中国的诗歌创作更应该注重本土经验和中国经验。

①首先,教授以他之前看过的学生写的诗歌为例,说明“我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狂奔”改为“我骑着凤凰牌自行车,在中关村大街上狂奔”更具有中国北京的地域特色,更能在诗歌中体现本土经验。

②接着,教授举例了舒婷的《致橡树》,通过评讲说明了“越是本土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性的”。还评讲了欧阳江河的《凤凰》、洛夫的《漂木》、于坚的《高山》、吉狄马加的《毕摩的声音》、《苦荞麦》等诗人的诗。

(3)当下新诗创作面临的普遍困境与问题。谭教授提出要追求写作的本土化和个人化,摆脱千篇一律,才能写出更好的诗,并举例了洛夫《清明读诗》的和舒婷的具有福建泉州本土化的色彩,意象、语言、风格个人化体现美丽的忧伤的《惠安女子》。

(4)优秀诗人必须创造原创性的意象,提供本土化的审美经验。谭教授列举了翟永明的《黑房间》具有他的独创性,并说明优秀诗人是把别人写过的意象加以改造,赋予独特的思想感情,呈现出现当代诗歌的特征。

(5)新诗创作最终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谭教授就此问题提出新诗创作要表达集体经验、时代经验和个体经验,并提出诗歌创作不能太个人化,要引起读者共鸣,还列举了顾城的《一代人》和食指的《相信未来》。

(6)新诗创作首先要在创作者的感受力上下工夫。谭教授举例并介绍了一些极具感染力的作品,有吉狄马加的《母亲们的手》和富有创意的黄灿然的《女儿》。接着又介绍了尹丽川的《妈妈》,作品描述的是叛逆的女大学生对妈妈的复杂情感。

罗海艳老师朗诵梁小斌的《雪白的墙》 

罗海艳老师朗诵梁小斌的《雪白的墙》

(7)新诗创作必须在语言方式的新颖性与表现方法与技巧层面的丰富性方面有着充分的展现。谭教授以任洪渊的《词语击落词语 第一次命名的新月》为例进行讲解。

(8)一首好的新诗作品必须讲究构思,结构完整,同时须呈现优异的想象力。这里教授举例戴望舒的《寻梦者》和李瑛的《清明》。

(9)一首好的新诗作品除了抒情元素之外,还必须注重细节。比如余光中的《乡愁》,艾青的《乞丐》中乞丐的动作细节,陈雨吟的《胖女人》中外形和动作的细节。

(10)一首杰出的新作品,除了表现境界之外,还必须具有哲思意味与哲学背景。例如卞之琳的体现相对论的哲学观的《断章》,韩东的《你的手》。

(11) 谭教授鼓励同学们进行诗歌创作。

三、 观众提问环节

讲座临近尾声,答疑环节中谭五昌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1)同学提问:古体诗讲求音韵美,现代诗是否需要也注重这一点?

谭教授回答:新诗打破格律讲究节奏,讲究语言的语感,古典要传承,但新诗要更贴合现代的生活经验。

(2)同学提问:诗歌写作简洁和大篇幅哪个更可取?

谭教授回答:“诗歌越长,表达的感情越复杂,按当下的阶段和经验来说,更建议大家写短诗,等以后经验阅历丰富后再写长诗。真正在文学史上流传下来的也是以短诗为主。以欧阳江河的《凤凰》、洛夫的《漂木》、于坚的《高山》、吉狄马加的《毕摩的声音》、《苦荞麦》等诗人的诗就是很好的例子。”

(3)同学提问:当今社会格律诗是否有继续生存发展的空间?

谭教授回答:新格律诗依然存在发展空间,形式多样。旧格律诗虽然也有,但生存发展空间有限。

四、 嘉宾致辞

聂国心教授表示,谭教授的讲座给了他很多启发,此次讲座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谭教授把诗歌创作的问题变现的非常明确,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抓住机会,表达自己,积极发言。

五、 合影留念

谭五昌教授的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这场讲座给大家带来了灵魂的碰撞,摩擦出灵感的火花,讲座虽已结束,但于在座的各位而言这却是诗歌创作的新起点。

最后让我们再次向谭五昌教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上一条:“喜迎二十大· 赞歌颂辉煌”诗文创作大赛 下一条:“阅润书香,‘易’享乐事”活动优秀作品回顾2

关闭

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  ICP备案号:粤ICP备17051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