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 文以足言,行之而远

2017年04月05日 21:04  浏览次数:

 

文以足言,行之而远

——“文远大讲堂系列讲座之一

201732019点整,由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副院长兼文学院院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王列耀教授主讲的“文远大讲堂”系列讲座之“华侨华人与百年中国文学”在图书馆报告厅正式开讲,华商文学院副院长尹康庄教授、文学院文学系主任赵维江教授、华商学院院办主任卢新勤老师、艺术与设计系杨磊副教授以及文学系多位老师出席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先由赵维江主任为大家宣布“文远大讲堂”开幕并简单介绍了其“文远”之名的来历与寓意“文以足言,行之以远”表明讲堂以传播学为基本内容,也寓将华商文名传久远之意接着王列耀教授对中国文学体系中大陆文学与港澳台文学的归属争议做了简单的介绍后,用了杨义先生的“全史意识”与“大中国”概念陈思和先生引入的“殖民地文学”这一在中国现代文学体系中相对完整统一的主张、以及大陆文学与港澳台文学中对于反帝反封建主题态度的差异来说明百年中国文学的概念内涵是不断拓展的随后王教授从华侨华人的理论视角来解读百年中国文学,先举了白先勇等海外留学生的例子让同学们知道了华侨华人身份的由来,然后讲述了海外写作的特点,即文学性与历史性的性质区分不明显、作家用多语种写作、作家拥有多重身份,他还通过诸多原作与译本的区别、严歌苓和张翎等作家的个人生平这些生动的例子向我们阐释了华侨华人概念的介入对百年中国文学的影响。

王教授接着指出,随着华侨华人概念的介入,百年中国文学不断显现出内涵的拓展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关于文学的思考及中国文学与文学中国之间的互动,这些思考与互动的目的是为了给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指明一条道路最后王教授还提到并非越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他以王蒙、莫言、高行健等作家的作品在世界引发巨大反响的成功例子以及赵树理这样的反例来印证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学,才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该有的。在提问环节,王教授耐心地一一回答了听众的提问,博得现场阵阵掌声。

本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到了中国文学范畴的演变,打开了同学们的视野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文学内涵的理解明白中国文化文学是中国人灵魂的寄托还使同学们明确地意识到学习文学的使命感。

 

上一条: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书春秋(第五届寻找未来教师之星初赛) 下一条:陆游《钗头凤》赏析

关闭

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  ICP备案号:粤ICP备17051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