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讲座回顾 | 通识为体,专业为用

2018年04月17日  

 

                通识为体,专业为用

 

     ——文远大讲座系列讲座之十三

 

20184121430分,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文学院文学系邀请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罗昕博士作为主讲人,于励志楼A108举行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培养定位”讲座。

 

本场讲座邀请的嘉宾有文学院文学系分管教学副主任倪列怀副教授、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分管学生工作副主任何顺发老师、华商文学院办公室主任陈晔、华商文学院文学系主任赵维江教授、文学系团总支书记兼学生会指导老师赵益老师、文学系教务秘书以及各辅导员等。

 

讲座伊始,文学院文学系分管教学副主任倪列怀副教授为在座师生隆重介绍罗昕博士。他介绍道:罗昕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媒体融合等领域,他对同学们的倾囊相授能够使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子受益匪浅。紧接着,罗昕教授开讲。

 

他首先提出,因为在新媒体发展的潮流下,传统的课程已不能适应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一门跨级混搭的专业,其行业需求大,就业方向广。紧接着,罗昕教授为我们介绍网新专业基本情况。从2012年教育部备案起,网络新媒体专业的发展已走过了6个年头。截止2017年,全国共有160所高校开设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华商学院已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其次,罗昕教授也为在座的师生介绍了网新专业人才分布:第一,新媒体人才居于传媒行业需求的第一梯队,而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人才需求不断下降;第二,东强西弱,地域集中北上广深。其中,以网易,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三,自媒体平台因其本身具有流量多,粉丝量大的特点,无需依靠于传统媒体进行推广传播,故需要新媒体人才运营平台;第四,媒体需要本科学历的毕业生。

 

 

至于同学们所关心的本专业所塑造的人才要求,罗昕博士向同学们从人才能力以及人才素养等方面进行解惑。他解释道: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所塑造的人才是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与工作中,学生要具备创新意识,以思想来操纵工具,而不是工具支配手。为了让同学更深刻地认识到传统媒体人才与网新人才的不同,他提到:在传统媒体兴起的时代,公司的员工需求主要是内容运营人员。但在如今大数据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公司不缺内容营销人员,缺少的是推广营销人员。为了应对就业需求,作为新媒体人才,同学们要掌握采写、设计、营销以及策划这四项基本能力。

 

 

在人工智能与人力的比拼中,罗昕博士表示:在媒体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人工智能已经不同程度的发挥作用。在内容生产上,像美联社,新华社这些通讯社已经开始逐步用人工智能替代人力。媒体所缺的人才也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能够深度报道和时事评论的人才。在内容分发上,过分依赖人工智能的算术运算会使受众产生信息屏障,受众的视野受到算法限制,近日中央网办永久关闭今日头条的内涵段子的这一做法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罗昕博士还提及到新媒体视频摄制人才的缺口十分大,同学们可朝这方向努力。下一个五年,是大视频时代。通过文字来传递信息十分有限。视频作为主要媒介形式,新媒体视频摄制人才需求也水涨船高。

 

最后,对于新媒体人才如何培养,罗昕博士以自身多年研究新媒体的经验向到场的嘉宾及同学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其一,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项目都需要不断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其二,新媒体人才需要“跨界混搭”,有新闻的眼,博主的嘴,广告的脑,广电的肩以及网新的手;其三,新媒体人才是站在国际前沿上,其语言功能是重要前提,学好英语至关重要。

 

在罗昕博士讲话结束后,文学院文学系分管教学副主任倪列怀副教授为本场讲座进行总结。倪列怀副主任表示自己受益良多,更加完善了网新专业培养计划的构图。与此同时,他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汲取营养,在掌握四项基本能力的同时,按照自身特点,突出自己的某项能力来应对就业需求,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并行,方法与技能同有。

 

 

在观众提问环节中,罗昕博士一一为学生解惑。他鼓励同学们要结合自身优势,通识为体,专业为用,成为跨专业、跨文化、跨媒体、跨行业的融合型、高级应用型人才。

 

 

 

至此,讲座于掌声中圆满落幕。相信在罗昕博士的讲解过后,互联网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学习道路有了更明确的想法。

 

上一条:文明安全纪律月 | 咚咚咚!文明宿舍评比开始啦 下一条:预告 | 第七届科技学术节之文学系第二届“墨痕书香”

关闭

©2025 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     ICP备案号:粤ICP备17051289号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