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回顾讲座 | 文远讲堂越时代,流行音乐励人心

2017年11月23日  

2017年11月16日19时,由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文学院文学系学生会学习部举办的文远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七期之流行音乐的地下传播讲座在中央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台湾中央大学王力坚教授

莅临本次讲座的嘉宾有文学系主任赵维江教授,文学系分管教学副主任倪列怀副教授,文学系党支部副书记兼分管学生工作副主任何顺发老师,文学系办公室主任张铭君老师,文学系团总支书记兼学生会指导老师丁洁老师,文学系张燕老师、王惠老师,以及其他领导嘉宾们。   

 

 

讲座开始之前,主讲人王力坚教授和文学系主任赵维江教授交换礼物,表达对未来合作交流的友好态度。随后,由赵维江教授发言,他表达出希望通过交换生,促进两校教育交流合作的愿望。   

 

 

接下来由王力坚教授发言,王教授首先表达了对两校交流合作的认可。随后开始介绍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的基本情况,他从师资,学生规模,课程设计及文艺活动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以促进观众对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的了解。  

 

 

随后进入讲座的主题——流行音乐的地下传播。首先,他以一组黑白照片,映射出流行音乐出现与流传的时代背景。并提出了流行音乐的特点:群众性,自发性,反应人的情感世界。更是以一曲《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带领观众感受那个年代的知青世界。王力坚教授指出“九一三”事件后,中国孕育出流行音乐中外歌曲,老歌开始传播,自创歌曲随之产生。

随后王教授指出流行音乐的四个格调:

一是流行音乐“反主流”的格调,它表现为远离政治,抒情沉郁。

二是爱情主题,虽然那个时代对爱情会加以束缚,但关于爱情主题的流行音乐仍如甘泉般滋润人们的心田。

三是思乡情怀,表达了上山下乡的知青对于家乡,对于家人,爱人的深切思念之感。

四是流行音乐的地域性特点,展现了不同地域流行音乐所体现得到地域特征。

 

 

他又以多个歌曲作为例子,并倾情演唱了多首文革时期的流行曲目,表现了流行音乐传播过程中所体现的四个格调,形象生动地让观众感受流行音乐的魅力所在。王教授最后总结说到,一代有一代之歌曲,流行音乐具有时代性,也指出知青流行歌曲对于知青历史的重要性,寄予了知青一代人共同的历史和记忆。

在与观众的交流环节中王教授也极力赞成有兴趣的同学去查找相关书籍,对流行音乐的地下传播做更加深刻的了解。

 

 

最后,由文学系主任赵维江主任总结此次讲座,他表示王力坚教授的演讲亲切动人,并进一步指出在艰难困苦之时,是诗与歌带给了人们希望,鼓励观众做个真、善、美的人。  

此次文远大讲堂以流行音乐的地下传播为主题,探讨了流行音乐产生,并在中国通过地下传播方式的过程,带观众们体验那时代人们的歌曲向往,也让观众更加了解那个时代,了解流行音乐。  

上一条:创意迸发,严谨同行 下一条:获奖名单

关闭

©2025 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     ICP备案号:粤ICP备17051289号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