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清诗,铸造风骨
——文学系魏中林教授“关于清诗研究的几个问题”的研究讲座
2016年12月15日19时30分,由广东财经大学华商文学院文学系举办的学术研究讲座“关于清诗研究的几个问题”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了暨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魏中林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人。

魏中林教授
出席本次讲座的嘉宾有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副院长兼文学院院长王列耀教授、华商文学院副院长兼文学系主任尹康庄教授、文学系副主任赵维江教授。

嘉宾席
讲座伊始,魏中林教授先从学术意识开始引入,表示论文要有创新,学生要从学术意识上升到素质训练。紧接着,魏中林教授提出了关于清诗研究的五个问题。
第一,关于清诗和整个古典诗歌的存量关系。魏中林教授总结了历代各朝诗歌的存量和作者的数量,可谓是总量丰富,数目可观。但是就目前来说,清诗的存量还未有一个准确的估量,并且由于清诗数量巨大,研究工作繁重,相关专家仍在努力完善之中。
第二,关于清诗研究的代兴。魏中林教授指出“代兴说”使清诗的研究有足够的证据。他阐述到每一个朝代都有每一个朝代的代表作。但是旧的问题往往在新的时代它的价值就不是那么充分了,有可能完全被新的问题所取代了,它的价值意义就变得不大了。
第三,关于清代诗学和中国整个古典文学发展的关系。魏中林教授讲到中国古典诗歌中唐代以情景意象关系为主导的取向和宋代以文人画为主导的取向深深地左右了后世元明清诗歌的流转。
第四,关于清诗的特点。魏中林教授阐明清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条脉络:意境化和学问化。其中清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学问化。
第五,清代诗歌属于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其中,所有的诗歌流派在清朝出现过,而且叙事诗和长篇诗歌的形成也是在清朝。
总而言之,魏中林教授希望大家关注和注重清诗,引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包括诗歌里的人生经验绝不是一望而知,不同阶段呈现不同形态中发现自己的文学兴趣。魏中林教授的演讲引发了在场所有人的深思。最后,同学们针对本次讲座提出问题,魏中林教授都一一耐心解答。

观众提问
本次讲座通过研究“关于清诗研究的几个问题”,不仅让同学们对清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提高了同学们的文化修养,同时魏中林教授还向我们传达了学术研究的专业性与重要性,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提供专业的指导。

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