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苑遗珍·薪传有道——侯方域全集校笺与明清文学教学创新研讨会”隆重召开

2025年03月12日 09:45  浏览次数:

202537日,由我院承办的“雪苑遗珍·薪传有道——侯方域全集校笺与明清文学教学创新研讨会”在广州华商学院弘美楼307会议室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出版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王树林教授新著《侯方域全集校笺》的学术价值与明清文学教学创新展开深入探讨。

上午930分,开幕式在我院刘洪生教授主持下拉开帷幕。我院副院长伍世昭教授首先进行致辞,他以“厚积厚发”概括王树林教授的治学精神,强调其四十年如一日“坐冷板凳”的坚守,直言“学术价值的追求需以学术自身为目的,耐得住寂寞方能成就传世之作”。





(上图为刘洪生教授)

(上图为伍世昭教授)

大会随后进入主题发言环节。中山大学康保成教授以自身学术经历为引,回顾了其与王树林教授同为河南大学校友的渊源,提到王教授作为恢复高考后首届学生,在“年龄悬殊、录取率仅4%”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始终以“坐冷板凳”精神深耕文献。康教授又引用葛兆光先生“90%的书本可不出版”观点,呼吁学界重视“真学问”,并称赞《侯方域全集校笺》是“能传得下去的书”,为年轻学者树立了标杆。康教授动情表示:“人生有几个四十年?王教授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学术定力 。”

(上图为康保成教授)

河南文艺出版社李辉编审指出,《侯方域全集校笺》新版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整合新文献、补正首版不足,为研究提供更坚实文献基础;二是入选“中原文库”,彰显了其在中原文化谱系中的枢纽地位;三是坚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注重文本的可读性与传播性,以“雅俗共赏”理念推动经典文献的当代传播。

(上图为李辉编审)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原主编宋立民教授以“AI时代学者何为”为引,现场演示AI生成的诗歌存在平仄混乱、用典错误等问题,直言“技术再强,也写不出‘春岸增江水,云帆枫树林’的意境”,强调王树林教授的成果是“根上的创造”。他引用陈平原“为自己读书”的观点,呼吁学者回归“感动自己”的初心,并幽默自嘲“发表几千篇火柴盒文章,不如王教授一部书传世”

(上图为宋立民教授)

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冯志伟教授高度评价王树林教授“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治学精神,其《侯方域全集校笺》是明清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他还指出,王教授在商丘师范学院工作期间,形成了“严谨治学、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冯教授倡议以该书出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与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互补优势,搭建教学科研创新平台,通过课程共建、师生互访等方式,不断深化两院教学改革。

(上图为冯志伟教授)

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刘万华教授表示在《侯方域全集校笺》中看到了王树林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以及个人的艰辛。他认为王教授该书的出版既是对侯方域四百周年诞辰庄严的致敬,也是对新时代中原学术深情的献礼。

(上图为刘万华教授)

王树林教授对各位专家的发言表示感谢,并回顾了整理与研究侯方域诗文集之缘起以及早年在进行田野调查时条件艰苦的情况,但也表示正是如此使得该书由40万字增补至143万字。王教授重点介绍了在泰州博物馆新发现的《侯方域行草书册》,其中收录了6侯方域佚诗,这些诗作创作于明清易代之际,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学价值最后王教授对河南文艺出版社再版此书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图为王树林教授)

大会随后进入座谈环节。闵定庆教授以“粉丝”身份幽默致敬王树林教授,认为《侯方域全集校笺》是王教授对学术“最深情的告白”。闵教授又结合自己参与“江右文库”编撰的经历,指出该书突破传统“校而不注”的局限,为地方文库树立新范式,并感慨河南文艺出版社对古籍原貌的尊重。

(上图为闵定庆教授)

刘洪生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深情回顾王树林教授对其学术生涯的深远影响。他提到,自己初入高校时“不知如何做学问”,正是王树林教授手把手指导其选题、编书,助其“从门外汉走向学术正途”。紧接着几位专家又与我院青年教师进行了密切的交流。针对我院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困惑,专家们倾囊传授了宝贵经验,并勉励青年教师要在扎实文献中沉淀真学问,现场气氛十分融洽。尤其康保成教授分享了自身参与教材编写引发争议的经历,在场嘉宾再次感受到了老一辈学者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风范。

研讨会首日上午议程在全体合影中落幕。这场以“薪传有道”为主题的学术盛会,既是对一部传世巨著的致敬,更是一场关于传承与沉潜的思想激荡——在古籍泛黄的字里行间,学者们以冷板凳为舟,载着中华文脉驶向未来。

(上图为与会人员大合照)


(供稿人:梅嫣)


下一条:关于公布环南海国家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2024-2025年度科研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关闭

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  ICP备案号:粤ICP备17051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