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新疆文化实践圆满结束:师生共话边塞诗情与多元文化印记

2025年09月06日 16:38  浏览次数:

文学院师生为期八天的新疆文化实践之旅圆满落幕。师生们深入南疆,考察天山天池、赛里木湖、那拉提草原等历史与自然景观,将课堂所学的边塞文学知识与实地见闻相互印证,在领略西域多元文化的同时,增进了师生情谊与专业认知。

文学院师生为期八天的新疆文化实践之旅圆满落幕。师生们深入南疆,考察天山天池、赛里木湖、那拉提草原等历史与自然景观,将课堂所学的边塞文学知识与实地见闻相互印证,在领略西域多元文化的同时,增进了师生情谊与专业认知。 在行程总结会上,学院领导老师高度评价了此次实践的意义:党委副书记郭堪通指出,新疆之行是一次生动的实践教学和深刻的文化浸润。他观察到同学们在旅途中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认为新疆的多元文化与厚重历史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提供了鲜活素材。他勉励大家将旅途见闻融入未来学习生活,提升文化素养与人文情怀。

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谢树萍老师关注到学生党员在旅程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互助与探索精神。她表示,此次活动有效增进了支部凝聚力,并在实践中深化了师生对民族团结的理解,未来将推动党建工作与专业实践更紧密结合。

团委书记王怡荻老师肯定了同学们展现出的青春活力与团队精神。她介绍,此次新疆之旅是团委搭建多元实践平台的成功案例,希望同学们能将旅途中的热情延续到校园活动中。

专业教师结合实地考察,分享了深刻的专业见解。罗春菊老师将此行定位为“寻诗之旅”。她强调,跨越千里从岭南到塞北,师生们得以亲身体验边塞诗描绘的场景:戈壁的苍茫(如“轮台九月风夜吼”)、天池的秀美(如“会向瑶台月下逢”)、天山的雄浑(如“明月出天山”)、赛里木湖的空灵(如“百里镜空含万象”)。这种实地印证极大深化了大家对边塞诗的理解。 她鼓励学生带着诗意的眼光继续探索祖国山河。

蒋业勇老师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师生们穿越千里,感受了天池、安集海峡谷、泥火山、赛里木湖、那拉提草原迥异于南方的壮阔地貌与气息。他总结道,此行不仅是观景,更是在天地辽阔间踏着“无形的诗路”,感受生命的韵律,新疆的辽阔与温情已深刻留在师生心中。

各学生小组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实践中的具体收获。 第一小组代表孙晓雪激动地说: “在新疆的八天里,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从古老的交河故城到壮丽的天山天池,每一处风景都让我们为之震撼。当地居民的热情好客也让我们深受感动,他们的生活态度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简单的幸福。这次旅行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第二小组代表钟佩君则聚焦于文化交流: “我们在旅行中与当地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了彼此的学习经验和文化习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文化之间既有差异,又有很多共通之处。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只有相互了解、相互尊重,才能让中华文化更加繁荣发展。” 第三小组代表黄棋欣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分享道: “新疆的美景和人文风情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旅途中,我们写下了许多诗歌和散文,记录下了每一个感动的瞬间。这次旅行让我们明白了生活处处有文学,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诗意。”

此次新疆文化实践之旅虽历时八天,却为文学院师生留下了宝贵的集体记忆。活动不仅有效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边塞文学和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理解,更在共同的学习考察中显著增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谊。师生们将带着此行的所见、所思、所感,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与研究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行。

上一条:“粤韵华章·智见岭南”AI创意可视化大赛活动通知 下一条:走进李劼人故居,承古训传家风,品文韵铸精神——文学院师生赴成渝研学首日纪行

关闭

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  ICP备案号:粤ICP备17051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