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8日下午,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赖力行教授为文学系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两个专业的同学带来了一场题为“以文学的方式解读莫言”的讲座。该讲座以我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背景展开的。
赖教授强调这个讲座是专门为我们文学系各专业的同学而开的。“因为无论是作为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还是新闻学的学生,大脑里都是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学阅读经验方可成为未来的专业人才。没有丰富的积累,大脑将会是一片空白。”接下来,就由赖教授带领我们走进莫言的作品的解读吧!
赖教授指出,莫言是最有世界知名度的中国当代作家,自1988年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起,莫言的作品被译成英、法、西班牙、德、瑞典、俄、日、韩等十几种语言,《纽约时报》说他是“一位世界级作家。”最近,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他的文学成就又一次引起世界轰动。
在赖教授看来,对莫言的解读有三种方式:政治的解读,传记的解读和文学的解读。政治的解读考察莫言小说的政治性,政治性解读离不开“戏仿”,即运用戏谑的言辞、动作和仪式形成的戏仿文本,通过对母本的相似与否定,使其美学原则和价值核心游戏化。对莫言创作的传记式解读,则要抓住“农民”这个特定身份(而不是知识分子), “农民”的生存体验,使他的作品隐含着中国农民的底层智慧,体现乡土视角。
赖教授着重讲的是对莫言作品的文学解读方式。他强调,文学的解读一定要立足文本,结合文学的特征。从文学的角度解读,一是分析莫言小说的结构,二是看莫言小说的叙述,三是考察莫言小说的隐喻效果。从结构来看,莫言小说在“残酷现实”和“浪漫世界”这样两个不同时空展开。“残酷现实”的时空,展现了苦难和饥饿的农村景象,关键词是“饥饿”和“不公”,《透明的红萝卜》是残酷现实的发轫;“浪漫世界”的关键词是“生命力”和“人性”,代表作是《红高粱》。赖教授接着指出,莫言小说的叙述特点是开放性,作家善于将那些在意义和价值方面彼此矛盾、对立的事物混杂在一起,开放性叙述对应的是当下中国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荒诞性。谈到莫言小说的隐喻,赖教授用《丰乳肥臀》和《生死疲劳》两部小说具体说明了莫言小说的历史与现实的隐喻效果。
在短短的时间内,赖教授用文学的语言向我们分析了莫言作品的深一层含义。让我们对莫言先生的作品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或许诺贝尔奖并没有那么神秘,只要有足够层次与含义作品的作家就能问鼎这一殊荣。作为文学系的一名学生,更多的是要积累自己在文学方面的素养。阅读一些著名的作品时,能够带着独特的文学眼光去发现、分析作品中的闪光点。
赖教授这次的讲座让我们翱翔于文学的世界里,用不同的方式走进莫言的作品中,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文学系记者团采编 杨荣燕
编辑 罗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