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美妙的爵士音乐,身穿着黑白经典的改良版西装小马甲,文学系啦啦操队员活力四射地舞动起来。高难度的一字马,赢得全场欢呼;变幻莫测的队形转换,更是让人称赞。最后,文学系啦啦操获得了啦啦操比赛的“最佳音乐奖”。他们充满青春活力的啦啦操,但背后的付出心酸只有当事人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对此,我们采访了文学系艺术团团长刘侃莹同学。
记者:侃莹师姐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文学系的啦啦操精彩绝伦,每个在现场的人相信都被吸引住了。现在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请问你对此结果满意吗?
侃莹:虽然我们无缘于前三甲,但我们对自己的表现是满意的,我感觉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我们整装待发,就只是为了等待这最后的一刻,但我们拿了最佳音乐奖是让我们比较意外的,因为我们系还从没拿过这个奖。
记者:看到啦啦操的表演,我们知道你们在背后有我们所想不到的付出,你感觉在排练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侃莹:其实我们有些队员因为太大强度得训练受伤淤青生病都有,我经常去看他们,有时喊口号声音嘶哑,有些孩子让我们很感动给我们买润喉糖。在排练的时候最难的是高难度工作的配合,一些动作的编排也一改再改。
记者:当然,在朝夕相对的训练中,拉拉拉队员之间肯定也培养了很深厚的感情吧?
侃莹:恩恩,他们都很懂事,很多人身上都因训练有伤,但他们都一路坚持下来了,我收获了一段难忘的回忆,他们是最棒的,没有之一。
文学系记者团记者:周乐潼 刘文艳
编辑:梁艳玲